金秋开学季,数学科学学院、地理学部、法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的六位优秀校友,受邀出席本学部(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他们结合自身经历与人生感悟,以真挚致辞为2025级新生送上成长指引,汇聚成饱含力量的成长箴言,为新生开启大学生活注入温暖动力。

数学科学学院2000届校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特聘教授徐岩以“从师大数院逐梦科研”为主线,满怀深情地回顾了自己在母校的求学时光。她表示,正是数学科学学院积淀深厚的治学氛围、师长们“育人为本”的悉心指导,为自己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也点燃了对科研的热爱。她特别寄语新生:“数学科学学院是一片能让梦想扎根生长的沃土,希望你们既要沉下心来钻研数学的‘深邃与美妙’,在公式与逻辑中探寻科学真谛;也要记得学院‘培养人师之师’的初心,若未来选择教育岗位,便以数学为钥匙,点亮更多学子的求知之路。期待你们在这片土地上收获知识、成长为兼具专业实力与责任担当的复合型人才,未来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以‘师大人’的身份为母校争光!”

地理学部1995届校友、天津市第三中学党委书记刘扬与学弟学妹们分享了“热爱、责任、实践、坚守”四点体会。她说:地理学赋予我们的是读懂天地的智慧,在蓟县中上元古界地质剖面,我们用脚步丈量亿万年的地质变迁,在渤海之滨的轮船上,我们见证红日东升、霞光浸染海天的壮美,在泰山之巅,我们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这些刻骨铭心的瞬间,让我们对脚下这片土地油然而生出最深沉的爱,并将这种热爱接续传递;地理人的使命始终与家国相连,前辈地理人李四光先生穷尽一生踏遍山河,打破“中国贫油论”,用地质锤为国家敲开能源宝库的大门,今天当你们运用遥感技术守护绿水青山,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规划城市未来,你们手中的每一个数据、每一张图纸,都在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我们研究的不仅是山川河流,更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张桂梅老师的故事给我们深刻启示,真正的教育不在书斋,而在广袤天地间,知识只有在服务人民中才能彰显价值,希望你们珍惜每一次野外考察、每一次社会实践,在知行合一中锤炼真本领;于漪老师用近七十年的教育生涯让我们看到,卓越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岁月长河中持之以恒的深耕,地理学研究更需要这份坚守,时间终将回报每一个专注前行的灵魂。相信未来的你们,必将成为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实力量与薪火传人!

法学院1995届校友、天津市和信公证处副主任、二级公证员杨颖以“专业学习、人生理想、职业愿景”为脉络,希望新同学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成长为有温度、有担当的法律人。她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作为新时代法律人,需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法治进程。信仰法治,坚守正义,铭记“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初心。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基层法律援助、普法宣传、公证服务百姓这些事虽微小,却是法治大厦的基石。望你们在大学期间多参与社区法律服务与宣传,培养同理心与责任感。从“一带一路”带来的涉外法治建设到人工智能的伦理规制,时代赋予每一个法律人新课题,同学们要积极投身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时代给与青年人机遇,我们的年轻法律人如何在全球舞台发声?中国法治话语权提升需要精通国际法与外语的人才,年轻的你们也需要多关注WTO争端解决、国际商事仲裁等方向,让中国智慧能更广泛地影响世界规则。我深信法治中国的未来将由你们年轻一代法律人来书写。愿你们以专业为剑,以理想为盾,既读万卷书,亦行万里路,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成为“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的栋梁之材。

新闻传播学院2012届校友、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广播新闻部新媒体部副主任霍然表示,今天当互联网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内容生产者、当键盘成为武器、直播成为日常,你们依然选择新闻传播类专业,这本身就展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清醒与勇气。人生的选择没有对错,我的同窗中有人选择坚守传统媒体,在时政报道深耕十年,成为天津优秀的传媒人;有人选择拥抱互联网大潮,在算法推荐的内容海洋中搏击,成为平台的团队领袖;也有人选择跨行发展,将传播学的智慧带入行政岗位、教学岗位、文娱体育圈,开辟了全新的职业路径。每一个岔路口都通向不同的人生风景,但相同的是,我们对传媒理想的执着追求。媒介或许会消亡,但传播永存,越是在众声喧哗、信息泛滥的时代,社会可能越需要我们这样专业的守望者,能够在混沌中建立秩序,在喧嚣中守护真相。无论平台如何变迁,对人性的洞察、对故事的敏感、对价值的判断,始终是传媒人核心的竞争力。改变人生的从来不是大道理,而是小习惯,是日复一日的坚守,是对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细节的处理。我在实践中发现:技术越是智能,人的价值越显珍贵。当机器能够快速生成信息,真正稀缺的是有温度的连接;当算法能够精准推送内容,不可替代的是有深度的思考。要用数据但不唯数据,要懂算法但不被算法定义。在技术迭代中坚守专业操守,在流量诱惑下保持内容定力。当专业技术与人文关怀结合,传媒人依然能在传播格局中掌握话语权。亲爱的学弟学妹们,你们选择的是一个正在经历深刻变革的领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会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专业的守望者——需要我们在混沌中建立秩序,在喧嚣中守护真相。大学时光不只是专业知识的积累期,更是思维方式的形成期。希望你们在这里收获穿透信息迷雾的洞察力、驾驭全媒工具的硬实力和坚守职业理想的战略定力。期待你们在时代的激流中厚植理想,在变革的浪潮里深耕实践,希望我们共同成为时代的见证者、记录者,用扎实作品回应时代叩问!

生命科学学院2019届校友、实验中学生物教师郝正尚回忆起通过显微镜第一次看清植物花粉管在柱头内部的壮观景象,他分享到:生命不是试管里静止的数字,而是无数悸动与共鸣的集合。学弟学妹们们手中的显微镜、移液器,不仅是工具,更是连接万物生命的桥梁。学习生物专业,要耐得住傍晚在空无一人的实验室里的寂寞,但正是这无数个寂静的傍晚和重复的失败,锤炼出了我们生科人最宝贵的品质。作为生科人,我们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更要明白肩上的责任。无论大家未来是在高等教育授业,还是在基础教育解惑,抑或是进入其他领域,都请记住:我们探索生命奥秘的终极目的,永远是承担起对每一个生命的责任,让这个世界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更加生机盎然!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2025届校友、深圳慧通商务有限公司(华为全资子公司)管培生、天津第459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齐际分享到,今天回看大学教给我的,从来不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而是一套理解并改造世界的“底层操作系统”。那些最枯燥的基础理论,是我未来面对任何复杂问题时,手中最可靠的“解剖刀”。当知识开始串联,通信原理连着嵌入式系统,电磁场理论支撑着天线设计,我逐渐明白我不是在玩一个个单机游戏,而是在搭建一个精密的生态系统。今天,当我走出校园,我无比庆幸且清晰地认识到:我们在电子与通信学院所修炼的,是应对这个不确定世界最宝贵的“元能力”。大学四年,我也犯过错,感受过压力,从无望到暗淡;再到释怀、自信。如今,我在华为任职管培,以前经历所带给我的底气,使我在各个行业都有着一份从容地心态,砥砺前行,无限进步。电子与通信、人工智能是建立在严密数理逻辑之上的科学,新同学们要沉下心,在抽象思维的世界里构筑起属于你们的“第一性原理”。当未来面对种种“卡脖子”的技术难题时,你们才能拥有源头创新的底气。解决不了的,就交给时间来处理。我们所研究的,是无形的波、难懂的算法,但我们创造的,却是有形的世界。学院,不仅是找一份好工作的敲门砖、一个到另一个学习阶段的踏板,更是一张进入时代核心舞台的入场券。愿你们在这里,在属于你的那片“旷野”上,自由而勇敢地奔跑!
六位校友在学院开学典礼上的致辞,不仅是个人奋斗历程的分享,更是对天津师范大学“勤奋严谨,自树树人”校训精神的生动诠释。校友们饱含期许的寄语为新生筑牢了成长信念,也让师大学脉传承的纽带更加紧密。未来,校友工作体系将进一步以重要契机与日常教育为抓手,不断凝聚校友力量,充分发挥校友育人作用,共同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编辑:马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