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第一”是初心,“第一”是起步,“第一”是探索,“第一”是基石。正是因为有了众多的第一次、第一个、第一届、第一位……天津师范大学才成就今日之气象。回望往昔,那些校史上的“第一”有的已经模糊,有的显得简陋……但没有那些“第一”,我们就不是现在的“天津师大人”。这徐徐展开的“师大第一”是一篇没有结尾的大文章。前辈们的开拓,使我们拥有了今天的荣光。未来的“师大第一”会续写下什么?我们准备好了吗?
我校创建之前,天津市已于1952年组建天津师范学院。
1958年5月,中共天津市委、市人民委员会(即后来的市政府),为了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工农业余教育的质量,加强教师的进修提高和教学研究工作,决定将当时的天津市中小学教师马列主义业余学院、天津教育行政学院、天津教师学院、原天津师院 (即河北大学前身)业余部和天津市教育局教研室等五个单位,合并建立天津市教师进修学院,并任命吴兴为党委书记、任子庸为院长,在和平区河北路现天津市三十四中学处开始筹建工作。
是年,天津市由中央直辖市改为河北省省辖市并建为河北省省会,部分高等学校也作了调整。8月,原天津师院改名为天津师大(后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于1960年5月16日将天津师范大学更名为河北大学),划归河北省领导。为了适应天津市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中共天津市委、市人委决定将筹建中的天津市教师进修学院与天津市工农速成中学合并改建为新天津师范学院,并将校址迁往六里台工农速中原址。
1958年9月10日新天津师范学院正式成立,行政上隶属于天津市教育局。
1958年9月12日经中共天津市南开区委第59次常委会批准,天津师范学院第一届党委会成立,吴兴同志担任天津师院第一任党委书记,刘肖岩、任子庸、李云涛、潘强为常委,李沧明、史国显、李万林、胡屏之、王良楷、丁学强为党委委员。
1958年我校筹建时任子庸同志被任命为第一任院长,同时还兼任市教育局副局长。1959年3月9日,中共天津市委组织部发文,任命任子庸同志为天津师范学院院长,免去市教育局副局长职务。
1958年10月河北省天津市人民委员会为新天津师范学院颁发了印章,并支付开办经费728158元。
人物简介
吴兴(1918—2013.05.14),男,河北邯郸人。又名吴汉南,世界语名Jecen。
1931-1935年,在河北省立第四师范(邢台师范)读书。
1932年秋,在邢台师范读书时,与乔晓光、王予民、李峰等人向上海世界语者协会主办的世界语函校报名学习世界语,曾是世界语学习小组组长,编辑出版过油印小刊《世灯》。
1934年参加革命。
1938年,在河北民军13支队政治处任组织股长。
1940年,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41年,到太行五军分区直属队工作。
1945年,在太行五地委安阳城工委工作。1949-1954年,任安阳市委委员、组织部副部长。
1952年,任中共天津市委纪委秘书长。1958年,任天津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1960-1963年,任天津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后任天津市委纪委筹备组领导成员。1985年天津世界语协会成立,当选为常务理事,后为名誉理事。
2013年5月14日,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5岁。
人物简介
任子庸,男。
1938年8月参加革命,任濮阳县民训科科长,后任教濮阳县岳村小学。
1940年4月任濮阳县抗日政府文教科长兼代秘书,10月任濮北办事处副主任。
1941年初任尚和县抗日政府秘书,春任县长。
1944年秋冬间调冀鲁豫行署。
1945年初派任濮阳县东关耶稣教会私立美华中学校长。
1946年12月学校并入冀鲁豫区第五中学,仍任校长。
1948年夏,五中、八中合并为冀鲁豫区第三中学,仍任校长,年底调离学校。
1949年初,随解放军到天津。历任天津市教育局副局长等职,连续多年担任天津师范学院院长和校务委员会主任等职。
1978年4月因病去世。
合作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档案馆
策划统筹:杨琥
资料搜集:袁胜利、何婉婷、宋馨澜
编辑:黄仪亭、于津柳、贾韵晴
校对:罗焕珍、曾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