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资源 >> 校友风采 >> 正文
善作善成 校友作为|文学院2003届校友邰雅利:天津劳模教师收到百条感谢信!
2025-10-01 06:01  

编者按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善作善成,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善作善成,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在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上善作善成。”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天津重要讲话中提出“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擘画了蓝图。为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在校友工作领域落地生根、取得实效,天津师大校友会党支部、天津师大校友服务与管理中心党支部在校友公众号开设“善作善成 校友作为”专题,呈现新时代新征程上天师大校友牢记嘱托、见行见效的责任担当,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天师大校友作为、贡献天师大校友力量。

0 1

话剧《望星河》在天津巡演

导演为何邀她现场观看?

主持人:今年教师节,邰老师是怎样度过的?



邰雅利:这个教师节对我来说格外有意义。这一天,我收到了近百条祝福信息。很多孩子走上工作岗位,在自己的领域熠熠生辉,刚刚获得全国话剧导演大奖的王斯汀同学,她执导的话剧《望星河》荣获第八届华语戏剧盛典的大奖,来天津巡演的时候,她邀请我去观看。坐在台下,看着自己学生导演的大型话剧,非常骄傲。

还有的学生已经成为医生,有的成为工程师,还有的和我一样走上了教育岗位。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个曾经很调皮的学生发来的消息:“邰老师,您当年没有放弃我,现在我也成了一名教师,我会像您一样对待我的每一个学生。”

王斯汀和邰雅利

主持人:作为民盟盟员,您如何理解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家精神在当代的实践意义?

邰雅利:作为民盟盟员,我常常思考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在当代的实践意义。“捧着一颗心来”,在我看来,就是要用全部的爱心和热忱对待教育事业。这颗心包含着对学生的关爱之心、对教育的敬畏之心、对专业的钻研之心。我常常提醒自己,每天走进教室前,都要问自己:今天,我带给学生的是怎样的一颗心?

“不带半根草去”,体现的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这种精神更显珍贵。它不是要求教师过清贫的生活,而是强调教育工作者应有的精神追求——不为名利所困,不为世俗所扰,专心致志于育人事业。

在当代实践中,这种精神体现在多个层面:首先是以学生为中心,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我坚持给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记录他们的特长、困惑和进步。其次是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我尝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开发了“诗意语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作为民盟盟员,我始终将这种精神与参政议政相结合。通过调研关于红色文化资源建设、课程思政落地实施、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数智赋能教育等多项建议,希望能为改善教育生态尽一份力。

0 2

从30分到97.5分

她如何帮助学生中考逆袭?

主持人:前期采访中,听说邰老师接手的班级里,有的学生初三语文学科成绩从30分一下子提升到97.5分,您是怎么做到的?

邰雅利:这个案例确实很典型,也给了我很多启示。记得刚接手这个班级时,我发现小明(化名)总是低着头,语文课上从来不敢抬头看老师。第一次摸底考试,他只得了30分,作文更是交了白卷。

通过观察和家访,我了解到小明小学时因为一次课堂上的失误被同学嘲笑,从此对语文产生了恐惧;更重要的是,他内心很自卑,总觉得自己“不是学语文的料”。

我采取了“四步转化法”:

第一步是建立信任关系。小明是一个非常有担当和责任心的孩子。小明负责班级的手机箱,每天他在课前把同学们放好手机的箱子送到办公室,放学取回,虽然这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是他非常负责。于是我就会经常在课上真诚地赞美他,慢慢地,他开始愿意向我敞开心扉。

第二步是重拾信心。我特意设计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在课堂上提问他,并及时给予肯定。我也是利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念,让孩子跳一跳可以够得到,他回答对问题,开始建立对语文学习的信心,我在他眼里看到了光。

第三步是个性化辅导。我针对他的知识漏洞,制定了专门的补习计划,经过家长同意后,初三每个语文晚辅导后我陪他学习半小时。

第四步是及时反馈进步。我与家长建立长期联系,及时沟通,解决他在家遇到的语文难题。

这个过程持续了初三一年。期中考试时,他语文成绩提高到68分,直至中考他考了97.5分。但比分数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自信,和前进的方向。

他妈妈在中考拿到成绩后给我发了微信:“特别感谢孩子最后阶段您没有放弃她,一直帮助她,让她最后得偿所愿。真心地,人生在读书的时候能遇到好的老师是恩赐。”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无限潜能,关键是教师要用爱心去发现、用耐心去等待、用专业去引导。教育的奇迹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建立在科学方法和真挚情感的基础上的。

主持人:刚刚送走的这届初三毕业生,邰老师所带班级是不是又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面对家长的教育焦虑,您想说些什么?

邰雅利:这届毕业生确实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班级语文平均分和优秀率又创新高,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学生都升入了理想的学校。但让我最骄傲的不是这些数字,而是在毕业典礼上看到每个孩子眼里有光、脸上有笑、心中有梦。

面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家长教育焦虑,我想分享几个观点:

首先,要理性看待孩子的差异性。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有的是参天大树,有的是绚丽花朵,各有各的生长周期和绽放时节。重要的是发现孩子的特长,而不是用同一个标准衡量所有孩子。

其次,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现在的孩子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们需要的是理解和支持,而不是更多的指责和比较。我建议家长每天至少留出15分钟与孩子进行高质量的交流,不是问“考了多少分”,而是问“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

再次,要相信专业的教育规律。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揠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与其过度干预,不如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温暖的家庭学习环境。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考试机器,而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分数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品德修养、身心健康、社会责任感。

03

“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怎样的老师,

我就努力成为一名怎样的老师。”

主持人:您常说,“作为老师要有一双发现孩子的眼睛。”作为班主任,您带过的班级都是什么样的?

邰雅利:我带的班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自己被看见、被理解、被尊重。我努力营造一种“家”的班级氛围,让教室不仅是学习的场所,更是心灵栖息的地方。

我们有自己的班级特色和班训。我们每周有“心灵驿站”时间,大家可以分享快乐和烦恼;我们实行“值日班长”制度,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我们还开设“读书分享会”,鼓励学生广泛阅读。

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个人成就感。利用班会,让学生做自我展示,《跟着电影去旅行》、《美味早点在津城》……凡此种种,每个展示不仅拓展了我们的视野,更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自信。

主持人:2020年,您获评天津市劳动模范,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邰老师也为教育教学事业付出了大量心血与汗水。回想起来,您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邰雅利:获得劳模荣誉确实是我教师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个荣誉不属于我个人,而是属于所有默默耕耘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

天津市第二十中学始终以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历任领导非常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全国劳动模范、20中学老校长赵淑珍同志,现任领导边书记,邵校长,都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在这样一个优秀集体中,我快速成长。

回首来时路,最让我难忘的是2020年,那一年我同时担任毕业班班主任和级部主任,工作量很大。有一个孩子,中考时家长无法陪伴,我就把他接到了我家,每天送考,中午我把他接到我家,给他做饭,因为他不爱吃汉堡等西餐,我就给他做西红柿炒鸡蛋,水平有限,但孩子吃的特别高兴,他当年考取了天津一中,三年后他考到了中国人民大学。

现阶段,因为我跟孩子们的父母都一样的年纪,所以他们经历的也是我所经历的,我就很能感同身受。我所坚持的一个教育原则就是——我希望我自己的孩子遇到怎样的老师,我就努力做一个怎样的老师。

另一个难忘的事是,我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我总能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引导孩子走出低谷,我带班级不仅在学业成绩上表现出色,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显著高于同龄人,抗挫能力强,韧性强,热爱生活,超级自信。

0 4

用生命影响生命

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主持人:新学期,天津市第二十中学成立了“邰雅利劳模工作室”。作为优秀的中青年盟员教师,您还将如何赓续与传承教育家精神?有哪些经验与感悟跟大家分享?

邰雅利:“邰雅利劳模工作室”的成立是学校对我的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在个人成长方面,我会不断学习先进教育理念,探索更具实效的教学模式,继续深耕语文教育。在团队建设方面,我将依托劳模工作室,打造“学习共同体”,特别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此外,作为盟员教师,我将更多参与教育公益事业。通过送教下乡、师资培训等方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深入开展教育调研,为教育改革发展建言献策;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帮助更多家长和学生。

undefined

我理解的教育家精神是“用生命影响生命,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未来,我将继续坚守三尺讲台,不忘育人初心,牢记盟员使命,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通过我们一代代教育人的不懈努力,教育家精神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主持人:感谢邰雅利老师今天的真挚分享!我们深刻感受到:真正的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艺术。正如邰老师所说:教师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下期节目,再会!

校友简介

邰雅利,文学院2003届校友,天津市第二十中学语文教师。先后获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杰出津门教师等荣誉称号。


编辑:马佳林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电话:022-23766785

邮编:300387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关注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