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手翻相册追旧梦,青春年少故事多。
1
在天津师大校友会举办的一次文学院毕业生书画作品展展台上,一本A4版本的大相册吸引不少参观者,这是一本凝结着60级乙班同学半个多世纪友情的相册。封面,朝阳初露的橘红色背景上,“撷珍集”三个黑体大字格外醒目;封底,夕阳、彩霞、校园,再配上“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的诗句,意境深邃。打开相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数十名同学的青春面容。翻阅相册,既有珍藏多年的黑白照片,又有近年来老友聚会的彩照;既有每位同学的家庭单页,又有不同时期相互交往的留影;既有回母校访老师的瞬间场面,又有偕游山水时的秀丽景观……老照片,珍藏着多少青春的故事;新照片,记录的是老来的友情和潇洒。有观者曰:真好!我还是初次看到这样的相册!听人赞扬,甚是高兴,不由想起我们为制作这本影集而忙碌的一幕幕……
1

信手翻相册,感念同窗情。
1
大家动手搜集照片
我班的老同学,自1960年入学至今已有50多年的交情。在职时忙于各自的工作,交往不多。退休后老友们的联系逐渐多了起来,经常见面的就有20多位。有一次聚会,我带了一本兄弟班的集体相册给老友们看,大家边欣赏边赞美,忽然有人提议:“咱们也制作一本好不好?”“好啊!”一人提议,众人响应,一项有意义的活动就这样决定了。
制作大型集体相册,首先要收集各个时期的相片。参加这项活动的20多位老友,各自翻箱倒柜,寻找到不少有代表性的照片,其中有个人的,有集体的,大量是近来多次聚会时用数码相机拍的新照片,少量是保存几十年的黑白旧片。我们感到非常珍贵的还是这些黑白照片,你看,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我们多么年轻!你瞧,我们在校园花坛边的合影多么快乐!还有,在校园附近的水上公园湖内荡舟、长亭合影……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照片,虽然有的泛黄,有的破损,有的图像模糊,却唤起我们遥远而美好的记忆!照片征集初选的过程,也是大家交往的过程。初步选好照片的外地同学,或从网上,或通过快递发给我或陈学波,本市同学除网传外,有几位不辞路远乘公交车送来。此间,我和陈学波特意看望了病中的李国权和常巾侠,从他们珍存的相集中选择、翻拍……陈学波负责收集各位的旧照片,然后翻拍或扫描输入电脑,网传给下一步骤的王锡敏同学。
1

集思广益,先把相册电脑板页做好。
1
编辑排版精心制作
王锡敏是我班的才女。她使用电脑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她的操作技艺却领先于大家。她好学肯钻,为了学习处理图片的知识和技能,她上过老年大学电脑班;她拜高手为师,向书本求教,边学边做,一些高难度技术她都掌握了;不怕吃苦,废寝忘食,熬夜修改,连续鏖战两三个月。初稿完成后,发给多人征求意见,再次修改。这期间,她为赶制相册而劳累过度,得过一场大病,因及时住院手术,化险为夷。就这样历经近半年时间,一部集体相册110页的设计初稿完成了。粗略统计选用了600多张大小新旧照片。
1

锡敏学波树堂在研究制相册
1
印制成册皆大欢喜
相集初稿完成后,加上“卷首语”和“编后记”,经过再次核对修改,最后到厂家印制成册。于是,一本形式简洁素雅、色调和谐自然、新老辉映成趣的学友相册问世了。为了共享这次活动的成果,我们相约在今晚大厦搞了一次近20人参与的聚会,当大家人手一册欣赏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时,那是多么开心呀!自己提供的照片入选了,自然高兴。别人提供选入的,很多从未见过,甚感新奇。尤其是一些老照片,这位是谁?什么时间、在哪照的?成了大家互相询问的话题。是啊,50多个春秋的风雨阳光已成过去,已到古稀之年的我们还能相聚在一起,欣赏着当年的形象,讲述着往日的趣事,兴奋、激动、感慨,畅饮、欢笑……此时此刻幸福的感受,将永远温暖着我们的记忆。
1

一次聚会,分发相册,人手一本,皆大欢喜。
1
作者简介:董树堂为师大文学院首届校友
1
1
校友会办公室 编辑
2018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