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校友访谈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访谈 >> 正文
谈谈实践中的新闻写作——资深新闻人张伯苓先生做客天津师范大学校友论坛
2018-12-12 10:53  

11月29日 下午,由我校校友会办公室和校友会记者站主办的“谈谈实践中的新闻写作”专题讲座在劝学楼举行。主讲人是天津师范大学马季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宝坻区政协原副主席张伯苓。校友会办公室主任张梅君、校友会记者站指导教师鲍凤云,校友会记者站、大学生校友协会及分会、大学生马季艺术研习会学生社团等同学一同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由校友办鲍凤云老师主持,首先鲍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张伯苓老师,并代表校友会向张伯苓先生表示热烈欢迎。

张伯苓先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梁斌文学、孙犁文学奖获得者,天津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天津日报终身荣誉通讯员,先后出版了《张伯苓新闻通讯集》《荧屏里的评剧故事》《潮河新曲》《马季生前与身后》、短篇小说集《摆渡》等五部著作,300多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理论文章、小说、散文等作品发表在人民日报、今晚报、天津电台等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

讲座中,关于什么是新闻,张伯苓先生讲到,那些凡是让人眼前一亮、一思、一喜、一惊、一怒、一乐的,有价值的事实报道都是新闻,且具有鲜明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怡情作用。新闻工作分为两部分,一是新闻采访,二是新闻写作。他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生动地点出两者的关系,“新闻采访是新闻的基础部分,但篮子里的好菜再多,也不能没有一个好厨师。”

关于新闻采访,张伯苓先生说到,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其一,要明确采访的新闻事件,把握“钻天入地,当中抽出一条线”的原则。所谓“钻天”,即全面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重大会议精神、了解上级领导重要讲话精神、了解当前的中心工作。“入地”,即全面深入了解本地的实际情况。“当中抽出一条线”,即把上级的“天”的要求,与基层“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个结合点就是新闻采访的主题,也是写作的题目。其二,要有自己的“耳目”,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最后还要学会做群众的工作,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既应勇攀高峰,又应俯下身子接地气,要把被采访者当作朋友,说真心话,这样才能采访出真材实料。关于采访的形式,张先生总结出这几种:聊天式、启发式、调研式以及座谈式,并对每种形式进行了深刻解读,并强调,这四种形式相辅相成,不可相互独立。

关于新闻写作,张伯苓先生分享了他的经验:首先,要提炼好主题,其方法就是“四找”——从人民日报重要社论找,从天津日报重要社论找,从重要会议和领导人重要讲话找,从问题、经验导向找。在“四找”的基础上,也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其次,要善于从工作中挖掘新闻,要认真审视此项工作有没有新闻,找出个性鲜明的独立成篇,找出思想上的精华统揽全篇。最后,是新闻写作中的几个重要环节:第一,是新闻的标题,要把稿子最精华的东西体现在题目里,用形象、精辟的感召性语言,说别人没说过的话。第二,是新闻导语,不仅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五要素,还要用最鲜活、最能打动人心的东西浓缩而成。导语分为概括式、提问式、总结式、情景式、引用式等。第三,是新闻主体。第四,是新闻语言,分为消息类语言、通讯类语言和报告文学类语言。第五,是新闻评论,它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求我们站得高,看得远。

在休息期间,张梅君主任还给同学们分享了由刘兰芳女士播讲的张伯苓先生的小说《羊爷逮鱼记》。

接下来的讲座,张伯苓先生给我们讲解了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政治素质要高、思想作风要实、勤奋机敏为要、写作能力要强、眼界胸怀要宽。并指出新闻工作的益处:提升能力、丰富阅历、锻炼意力以及可以培养干部。“没有天赋干不了,没有勤奋干不成,没有担当干不大,没有人格干不好。”这是他向在座的记者同学们发出的真诚感叹。

更值得一提的是,张伯苓先生是个非常谦和真诚的人,他希望年轻人要多读书,多学知识。激励同学们,记者是无冕之王,要珍惜自己的身份,并为之努力奋斗。

最后,张梅君主任做本次校友论坛总结。张主任首先感谢张伯苓先生为我们带来的精彩的新闻实践讲座,并请现场记者站的同学当场谈了感想。张主任讲到,张伯苓先生的“关于实践中的新闻写作”是从三十多年新闻实践中凝炼而成,让我们很受教育和启发,张主任还讲述了张伯苓先生为推进传统相声在师大落地生根多做的无私奉献和成果,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张伯苓先生身上的品质和精神,做一个优秀的记者和社会有用之才。

此次讲座圆满结束,张伯苓先生的经历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位同学,他的精神也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记者,就要既能勇攀高峰,又能扎根基层。张伯苓先生还将他的著作《张伯苓新闻通讯集》赠予记者站,更激励着同学们扎实自己,勇往直前。这样的一位“钻天入地”的新闻工作者,无疑是中国新闻界的骄傲,更是我们新一代新闻工作者的榜样!

(文字:陈昕然  李馨悦)

(摄影: 孔琪   贺少薇)

我我

校友会办公室  编辑

2018年12月12日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电话:022-23766785

邮编:300387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关注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