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校友访谈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访谈 >> 正文
师承师大 桃李天下
2015-10-15 18:42 校友会   

——访我校1985届中文系校友朱兆林老师

(校友新闻采编学生实践基地记者 郝萍萍)朱兆林老师是天津师范大学1985届中文系校友,曾当选党的十六大代表,现任天津新华中学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时值天津师范大学举办毕业三十年校友返校活动,朱老师回到了母校,与我们分享她当年的读书生活和毕业后的教学生涯。

那是一个纯朴的年代

“进入中文系好像是天意。我当年本想学法律,做一名法官,但是被调剂到中文系。不过,现在的我非常感谢师大为我做的这个决定。”就这样,朱老师与中文系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时的师大坐落于北院,校园虽小,但是宁静而优雅,很有高等学府风范。最让朱老师难忘的,是那些纯朴、负责的老师。“老师们不只是讲授知识,还用他们严谨的治学风格,向上的人生态度,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着我们。时隔三十年,我依然可以清晰地回忆起他们的音容笑貌。”那个时候,老师们也住在院里,如果学生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就可以将老师从家里请出来求教。师生,亦是朋友。有的老师住的楼层比较高,男生们就会帮老师把买的菜拿上楼;老师回家一定会经过一个车棚,而同学们又喜欢在车棚那聊天,老师看到了,就一定要参与讨论,师生们就这样谈天说地。

“那时的同学们特别淳朴,8个人住在一间小小的宿舍,却从未有过什么矛盾。真的特别感谢学校举办这次校友返校的活动,让我们有机会再度重逢。有些人,是真的三十年都没见过啦。”在这次返校活动之前,朱老师所在的班级就举办了三次聚会,算上这次返校活动,应该是三十年后的第四次见面了。他们班的班长甚至从日本请假回国,与老友重逢。

我们常说“友谊地久天长”,可是,人类的生命是那么的短暂,又怎么会有“地久天长”。因此,如果一段友谊可以持续三十年,那也应该能够称得上“地久天长”了吧,毕竟,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年。

那是一段简单的爱情

朱老师的老公是马晓声老师,她当年的同班同学,现在是我校图书馆的一名管理员,他们育有一个女儿,而且,他们的女儿从幼儿园开始就在师大的学校读书,或许,这就是一种师大情结。“他很有才,很淳朴,很厚道,很孝顺。”开始的时候朱老师没有想过恋爱的事情,他们就像普通朋友那样交往,慢慢地,就被他吸引了,开始追求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女追男的事情也算得上是新闻了吧。在恋爱的路上她也曾犹豫过,不过老师劝告她说:“你是孩子,还不懂,这样的人你不找,你还想找什么样的人啊。”就这样,他们在一起了。

后来,记者又采访了马晓声老师,听到了更多浪漫的事。马老师是一个很爱看书的人,上学的时候常常用吃饭的钱买书,朱老师就用自己的钱给他买吃的,很关心他。他们经常一起散步,总是从六里台不知不觉地就走到了海河边,到了海河边才发现,原来已经走了这么远。

在那个简单而又羞涩的年代,大学的恋爱不像现在这样明目张胆,轰轰烈烈,仿佛一杯清茶,看似波澜不惊,却能在平淡中透出一股沁人心脾的芬芳。

那是一份神圣的职业

朱老师现在是天津新华中学的一名教师,已经送走了9届学生。她不喜欢死板的教学方式,也很少留作业。一次,她留了一份作业,一份很重要的作业,她就开玩笑似的吓唬同学们说:“谁要是敢不写,我就会很严厉地惩罚他,轻则冷嘲热讽,重则拳打脚踢,还要实施不间断地打击报复。”可即便如此,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朱老师还没有来得及喊“起立”,就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没写作业,您罚吧。”朱老师灵机一动说:“我当然要罚你,不过我也打不动你,你就写一篇检查吧,但是要求主题突出,感情真挚,语言流畅,结构严谨且不少于800字。”没想到,转天,这名同学交上来一首80句的诗歌,态度诚恳,让朱老师很是感动。最后,朱老师改变原来的教学计划,花了两节课的时间用这首诗歌告诉同学们什么是知错就改,在写作的时候如何表达感情,怎样突出主题。“我到现在还记得他那幸福的小眼神,作为一名老师,能给一个孩子那么幸福的感受,我很是欣慰。”

朱老师的教学风格很是独特,她常常示弱,为的是让学生逞强。一次,在唐诗课上,她说自己知道的唐诗不多,讲不了什么,但是班上有4位同学的唐诗功底很是深厚。接着,就让他们4位打擂台赛,决出一名优胜者。然而,同学们不知道的是那4位同学是她提前安排好的,结果,4位同学一首接着一首地背唐诗,不分伯仲。同学们就问:“那是谁赢了啊?”,朱老师就说:“赢的是下一个。”这一下子就激发了同学们背唐诗的热情,在接下来的15天里,每天都有一位同学给大家讲唐诗或者宋词。“这样的热情可不是一节课或是一本书能带给大家的。”

都说教书育人,对于孩子们来说,教育他们的为人更为重要。朱老师常常给班上的孩子们讲党的历史,讲她对党的热爱,更是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孩子们。在她做了年级组长之后,又在整个年级里讲党的故事。同学们在作文里都会认真的写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她的班上有三分之一的人交了入党申请书,年级里更有8位同学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那是一番殷切的期许

提到在校的学弟学妹们时,她说:“希望大家可以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在这个大好的时代,有无限的发展可能。现在咱们学校有这么多好的专业,好的老师,又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更应该学会珍惜,磨练品性,多学知识,打牢基础,以便更好地进入社会。”

三十年前,朱兆林老师师承师大,三十年间,她带着在母校的所学教书育人,如今已是桃李天下,或许这就是教育的传承。

(摄影:汝超 杨博宇 乔福攀)

校友会

2015年9月29日

图 片:无

已添加附件:无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电话:022-23766785

邮编:300387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关注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