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蓟州邦均镇、洇溜镇的田间地头、村头巷尾,时常穿梭着一个忙碌的身影,他就是驻村帮扶干部、青年画家、天津师大校友阚传好。2018年8月,阚传好作为共青团天津市委驻蓟州帮扶组帮扶干部,积极响应号召前往蓟州邦均镇、洇溜镇开始驻村帮扶工作。开展驻村帮扶是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的重要一环,阚传好主动对接镇、村了解情况,走入当地村民家中,开展走访调研,听取村民意见建议,解决村民困难诉求,把回应群众关切放在心上,把为民富民重任扛在肩上。

|
阚传好(左)与帮扶村村民交谈 |
两年来,阚传好同驻村帮扶组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环境、完善基层治理机制、培育乡风文明和低收入困难群众帮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爱心果树领养”则是帮扶工作中的重点项目之一。阚传好介绍道,“帮扶组结合蓟州区邦均镇困难村实际情况,通过调研确定以爱心捐助种养果林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帮扶救助困难村困难群众和青少年儿童。人们只要支付一定的金额,便可以领养到一棵爱心果树,而果树的日常养护工作则由当地村民来完成,等果实成熟时,村民们便会把果实寄到‘树主’家,让‘树主’体会到丰收的快乐。这个项目不仅拓展了农作物的销售渠道,还给村民们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提高了村里的整体收入。”经努力,“爱心果树领养”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增强了集体产业造血能力,促进了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有力的提升了困难村集体经济的实力。
驻村帮扶以来,走在帮扶路上已经成为了阚传好的常态。去帮扶对象家里的路泥泞难走,鞋子磨破脚成了家常便饭;常年坚守在脱贫一线,手上早已磨起了厚厚的茧子......帮扶路上的辛苦和坚持,换来的是帮扶工作的硕果累累和百姓对帮扶干部的认可。在他驻村帮扶期间,村子渐渐发生了变化:泥泞小路变成了康庄大道;老旧危房变成了温暖新居;回家的路上不再漆黑,安上了明亮的路灯;马路两边的道路不再荒芜,种上了一排排绿树......绿色农业、道路硬化、垃圾无害化、路灯亮化,在帮扶组的帮助下,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村民幸福感大幅提升,点滴变化汇成了脱贫攻坚道路上的丰硕成果。

|
阚传好(左一)与帮扶工作组开展走访调研 |
作为一名驻村帮扶干部,阚传好不得不把家庭的责任、事业的发展抛开,他已然把村子当作自己的家,把村里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可他并不觉得辛苦,反而十分珍惜帮扶工作所带来的忙碌感和充实感,全心全意地为村民的脱贫帮扶做出努力。一直以来,在致力公益、扶贫帮困、奉献社会的道路上阚传好始终未曾停止他的脚步。2007年阚传好刚从母校师大毕业之际,便主动参加了团中央组织主办的西部支教计划,更是在甘肃与多位困难学生结对子,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在母校60周年校庆时,他会同城市画派画家为母校捐赠了创作的60米书画长卷,还曾向母校美设学院捐赠了寓意“薪火相传”珍贵的五彩灵璧石。疫情期间他克服困难积极为家乡父老四处奔走募捐、为母校教职工捐赠口罩防疫物资……阚传好将自己形象地比喻成一名火炬传递手,小小的火种源于母校的培养,而自己能做的则是将这个火炬传递、传承下去。阚传好感慨道,“无论是参加西部支教计划,还是参加驻村帮扶的工作,这一切都源于母校的教育和培养。天津师大教会我的不仅是专业绘画技巧,更是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给予了我丰厚的精神财富。感恩师大母校的培育,让我常怀感恩之心,尽己所能回馈社会。”
阚传好作为此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688个工作组,2074名帮扶干部中唯一的青年美术家,在积极做好帮扶工作的同时,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深入基层扎根基层,艺术为人民”的创作初心和理念,当他看到村民们在田间辛苦劳作的身影,看到收获的沉甸甸的果实,看到村子里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一切的视觉冲击让他决定要用手中的画笔 “为脱贫攻坚路作艺术造像”。工作之余,阚传好开始用画笔记录在帮扶工作的成果和所见所闻,白天奔波乡里,夜里挑灯作画成为了他的常态。


而正因为是一名驻村帮扶干部,他亲身见证了扶贫政策给村民们生活带来的切实改变,使他的笔墨更具有温度和使命感。在阚传好的坚持和努力下,乡村的建设场景、村民的幸福容颜、山间的特产珍品……都经他的画笔栩栩如生呈现了出来,他说:“通过画作记录乡村的点滴变化,用画笔描绘乡村蓝图,利用艺术助推乡村振兴,激励村民们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念,希望让更多人领略这田野山间所蕴含的魅力,定格脱贫攻坚的巨大成果。”

阚传好创作的脱贫攻坚画作在当地村民当中引发了热烈反响,画作中熟悉的乡村场景面貌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了发生在身边的变化,更寄托了新时代新农村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
阚传好为帮扶村村民示范绘画 |
很多村民在看过他的画作后,对画画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偷偷向他“拜师学艺”;很多孩子们也在他的影响下,也爱上了画画,室内室外到处可见他们拿起笔开始涂鸦的场景。在阚传好看来,以美扶智也是帮扶的重要方式,帮扶工作不仅要改善当地的物质生活水平,也要提升村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用画作反映当地民生民俗,传递脱贫攻坚中所感知的艺术之美,引领带动当地人民群众认知艺术、热爱艺术,用艺术家特有的责任和担当努力做到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

|
阚传好(右一)发挥专业专业特长指导助学 |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依然奋战在驻村帮扶工作一线的阚传好珍惜着这片沃土,“如果我没有参加这次帮扶,我就不会创作出这么多能够表现基层的艺术作品。”几年来,阚传好所帮扶的蓟州邦均镇、洇溜镇在经济、民生、特色产业等方面不断实现了新突破、新发展。蓟州邦均镇、洇溜镇的发展历程,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落实精准帮扶、打好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一个历史缩影。

2021年正值建党百年,在这特殊的历史节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更调动了阚传好用笔墨丹青歌颂党和祖国的激情,他将展出所创作的100幅表现“乡村巨变”、“脱贫攻坚”主题的精品画作,以此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希望通过举办这个展览,去引领和带动更多青年人去关注脱贫攻坚,关注乡村振兴,让乡村文化焕发出时代光彩和活力。”

阚传好说,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有责任和使命以笔墨为载体,以脱贫攻坚为素材,展现出新农村新风貌的各种状态,创作100幅作品,献礼建党100周年,传递新时代下感党恩、跟党走的真挚情感。希望带动和感染更多青年人走进乡村,走入田野,描绘祖国的自然山水、花虫草木,融于乡村,奉献于乡村,为聚力乡村振兴宏图做出贡献!

阚传好说,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有责任和使命以笔墨为载体,以脱贫攻坚为素材,展现出新农村新风貌的各种状态,创作100幅作品,献礼建党100周年,传递新时代下感党恩、跟党走的真挚情感。希望带动和感染更多青年人走进乡村,走入田野,描绘祖国的自然山水、花虫草木,融于乡村,奉献于乡村,为聚力乡村振兴宏图做出贡献!
实习记者:廖芙蓉 王文轩 朱玉娟
校友会办公室 编辑
2021年1月11日